“兩分之王”惹群嘲,楊瀚森成了開拓者“史上第一人”!
他以一次又一次的“慘烈戰績”刷新著球隊“下線”。
“恥辱柱”成為他的歸宿,“沒用”成為他的標簽。

從“超級新星”到“傻大個”,他隻用了兩場比賽。
2米16的完美身高並沒有為他添彩,反倒成了他的“汙點”。

往後的路變得更加難走,教練也成了他的“絆腳石”。
當“雪藏”成為最後的出路,楊瀚森NBA夢就此“破碎”。

那麽,楊瀚森究竟表現的有多“離譜”?
如果一直是這種狀態他還能有“出頭之日”嗎?

在NBA常規賽裏,波特蘭開拓者隊跑去洛杉磯打快船隊,最後輸了個107比114。

這比賽看著分差不大,可實際上開拓者隊輸得有點憋屈。
他們上半場還領先著呢,結果第三節讓人家快船隊一頓猛攻,直接翻了盤。

開拓者隊這邊兒,幾個主力球員數據不錯,阿夫迪亞拿了23分,霍勒迪有21分和7次助攻,夏普和格蘭特也各自貢獻了19分和17分。

但問題出在哪兒呢?
就是打著打著,球隊的節奏亂了套,防守跟不上,進攻也啞火。

快船隊那邊兒,倫納德和哈登這倆老將真是穩當。
倫納德光在第三節就連著扔進三個三分球,把開拓者隊的防守給打穿。

哈登呢,雖然自己得分不算爆炸,但送出了13次助攻,硬是把隊友喂得飽飽的,特別是中鋒祖巴茨,讓他輕鬆拿了21分和8個籃板。

快船隊就是靠這套打法,在第三節打出個34比25,一下子把局麵給逆轉。
開拓者隊輸球,不能全怪某一個人。

比如中國新秀楊瀚森,他這場球就打了4分多鍾,靠罰球得了2分,搶了1個籃板。
時間這麽短,你說他能有多大影響?

其實楊瀚森上來第一回合就挺積極,借著擋拆往籃下衝,造了祖巴茨一個犯規,兩罰全中。
可這之後,教練就沒怎麽用他。

開拓者隊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小個陣容,就是把中鋒撤下去,讓更靈活的球員上來,追求速度和空間。

這種打法有時候能衝起來,但內線就空虛了,讓快船隊的祖巴茨在內線隨便得分。
楊瀚森這小夥子,是今年開拓者隊選來的新秀,簽他是花了心思。

球隊甚至把原來的中鋒艾頓給買斷了,那可是三千多萬美元的大合同,就為了給新人騰地方。
但楊瀚森在NBA的路剛開始,還得慢慢適應。

季前賽他打得還行,有一場對勇士還扣了個籃,蓋了倆帽。
可一到常規賽,強度上來了,他出場時間就會變少。

頭一場球他隻打了5分鍾,這一場也就4分多鍾。
不是他不想拚,是教練覺得現在用小個陣容更順手。

開拓者隊自己的問題也不少。
比如夏普這個球員,球隊剛和他續了約,指望他當未來核心。

可這場球他24次出手隻進了7個,三分球9中1,效率太低。
夏普有身體,能跑能跳,但投籃不穩,防守和組織也一般般。

再看中鋒克林根,他倒是挺紮實,這場拿了9分和10個籃板,其中6個是前場籃板,防守也硬朗。

可教練偏偏不愛用他,老惦記著小個陣容,結果內線讓快船隊打爆。
說到底,開拓者隊輸球主要是因為戰術安排有毛病。

他們上半場靠全場緊逼和快攻還能領先,可下半場體力跟不上了,防守輪轉慢半拍,進攻又缺乏一個能穩住局麵的核心。

霍勒迪和阿夫迪亞雖能得分,但不是那種能控製節奏的控衛。
所以一到關鍵時刻,球隊就容易失誤,這場球全隊失誤了14次,好多都來自於下半場。

楊瀚森在這支球隊裏,機會有限。
他得抓緊時間證明自己,比如把三分球練得更準,或者提高防守位置感,減少犯規。

季前賽他老是因為犯規太多被罰下,現在好點了,但還得努力。
NBA和CBA不一樣,吹罰尺度嚴,對抗更強,他得盡快習慣。

快船隊贏球,是贏在經驗豐富。
哈登和倫納德知道怎麽打關鍵球,角色球員像德裏克-瓊斯也高效,6投全中拿了17分。

開拓者隊想進步,就得解決內線問題和持球核心問題。
不然,以後這種第三節崩盤的戲碼還得上演。

上一篇:BR列開賽一周MVP排名:文班領跑,字母哥&東契奇緊隨其後
下一篇:返回列表
